学校体育场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详情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时间:2025-04-12 作者: 浏览量:179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令第5号)于2025年1月15日公布,3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国防军事、金融稳定、能源安全;小到个人隐私保护、家庭数据备份、社区防灾演练。从国家核心利益,到集体公共安全,再到每个人的数字资产…这些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国家安全不是大而远的宏观概念,而是与你我紧密关联的共同责任。


  政治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由政权、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要素组成的政治体系,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能够及时有效防范、应对,从而确保国家良好政治秩序的能力。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政治安全对其他领域国家安全起决定性作用,为其他领域国家安全提供政权保证和制度保证。


  军事安全,是指国家不受外部军事入侵和战争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这一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军事安全既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家其他安全的重要保烈的安全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军事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打赢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


  国土安全,涵盖领土、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要素,核心是指领土完整、国家统一、边疆边境、海洋权益等不受侵犯或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持续保持这种状态的能力。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旦国土安全遭受破坏,将很快波及其他领域安全,进而引发国家安全的总体危机。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时指出:“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坚定的也是明确的,老祖宗留下来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别人的东西我们一分一毫也不要。”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维护经济安全,核心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整体实力、竞争力和抵御内外各种冲击与威胁的能力,重点防控好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保护国家根本利益不受伤害。


  金融安全指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安全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金融安全是和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可用风险和危机状况来解释和衡量安全程度,同样也可以用安全来解释和衡量风险与危机状况。安全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危机是风险大规模积聚爆发的结果,危机就是严重不安全,是金融安全的一种极端。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它关乎国家稳固、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维护文化安全是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信仰追求延续和发展的保障,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社会安全,是指防范、消除、控制直接威胁社会公共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暴力恐怖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涉及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既事关每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也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科技安全,包括科技自身安全和科技支撑保障相关领域安全,涵盖科技人才、设施设备、科技活动、科技成果、成果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是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和技术基础。科技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而科技创新是核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网络空间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是指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包括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仓廪实则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要求,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保障这一持续状态的能力。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充足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及资源性产品的状态,以及维护这一安全状态的能力。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资源的构成包括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方面。资源安全的核心是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在此基础上,追求以合理价格获取资源,以集约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证资源供给的协调和可持续。
  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材料及相关放射性废物采取充分的预防、保护、缓解和监管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者自然灾害造成核事故,最大限度减轻核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核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就是全面系统推进核安全过程,体现为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核安全问题处理是否及时适当,事关民心向背和政权安危,必须从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给予足够重视。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荷兰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强
调:“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海外利益安全,主要包括海外能源资源安全、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其维护方式多种多样,如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等。海外利益是新时期我国发展和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牵涉广,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社会关注度高。在我国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背景下,我国的海外利益涵盖经济、资源、文化等多个领域,并由纯粹的地理空间拓展到国际制度层面,已经成为密切我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要因素、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海外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必须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太空安全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太空安全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保障。着眼和平利用太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太空合作,加快发展相应的技术和力量,统筹管理天基信息资源,跟踪掌握太空态势,保卫太空资产安全,提高安全进出、开发利用太空能力。
  深海安全是指国家管辖海域范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国家对超出200海里的外大陆架仍具有管辖权,国际海底应全属于深海的范畴,构成了深海海底的主要部分。国际海底的战略地位根植于其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它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利益前景。2016年2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
  极地安全在地球的南北两极,深藏着关乎地球气候与环境变迁的自然密码,维系着全球能量循环、水循环和物质输送,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全球治理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和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我国踊跃参与国际极地事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作出新贡献。
  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能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人工智能系统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遵循人工智能以人为本、权责一致等安全原则,保障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数据、系统和产品应用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鲁棒性、透明性、公平性和隐私的能力。


  数据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促进数据安全,以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维护数据安全,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