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公共课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首页 - 文章详情 - 正文
“我为校园添色彩”——劳动教育实践课堂融合专业教育美化校园环境
作者:任梦阳    发表时间:2025-04-30    浏览量:46

  “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农忙时种地,农闲时作画”。自3月以来,在我校劳动教育教研室老师们的带领下,“农耕文化”劳动实践如火如荼的开展。实践中,学生们于“农耕文化园”的田间地头,沉浸式体验农耕的全过程,且用灵巧的双手在地头的校园墙上画农民画,勾勒出农耕文化、美丽校园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开展“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植活动

  农耕文化园里的地,前期经过劳动教育教研室教师规划分组到各教学班。学生主要从翻地、种植、浇水、施肥、环境维护、收获等管理流程农耕的全过程。目前,地里已经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丝瓜、小青菜等蔬菜。在耕种管理的环节,学生们群策群力、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自然土地上‘耕’的魅力,感受到植物生长带来的生命体验,大家付出了辛劳,付出了心血,感受土壤的厚重、生命的力量,同时,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



  ——劳动教育实践课堂开展“非遗进校园”农民画体验创作

  课堂上,劳动教育任梦阳老师讲解户县农民画的发展历程、构图技巧及用色特点,带领学生领略农民画艺术形式背后的乡土情怀。据悉,中国农民画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其特点是扎根乡土,不离大众,紧随时代。农民画讲的是农民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具有原发性、原创性,是农民内心世界的流露和表白。作为我国绘画艺术宝库的新画种,农民画已成为中国农民表达思想情感,描绘生活梦想的重要载体。农民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表述和中国韵味。它充实丰满、质朴率真、夸张变形、色彩浓烈、题材生动、技法多样;它展示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生态之美。在劳动教育实践课堂上,将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给同学们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农民画的机会,让大家感受到了农民画的独特魅力。


  ——劳动教育实践组织“农耕文化园”墙体美化活动

  在实践环节,师生们走进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校园的“农耕文化园”的墙体上,学生们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创作,以墙为载体,以校园生活、自然风光为主题,用农民画的形式画“青春”,画“自然”,画“农耕”,画“热爱”。学生们组队相互协作,从设计草图到勾勒、上色,一幅幅色彩明快的墙绘作品跃然眼前:美丽幸福的劳动现场、拥抱自然的孩童、压弯架子的硕果……原本单调的白墙,在学生的画笔下,变成讲述乡土故事的画卷。农民画墙绘,美化校园环境,更让农耕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参与画画学生们表示“这样的流血出汗,很骄傲!”


  我校“农耕文化园”,已开园一年,多次为我校师生提供了时令蔬菜。本学期通过“耕+画”“农耕+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深化“劳育”、“美育”的融合。期待,未来“农耕文化园”为大家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