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详情

基础与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开展学习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 主题党日活动

时间:2025-04-26 作者:程天宇 浏览量:57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与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于2025年4月23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通过专题党课、集中研讨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入脑入心,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凝聚思想共识与行动力量。党支部书记刘晓航主持会议,支部所有党员教师参加学习会议。

党支部书记刘晓航同志主持会议

  会上,程天宇同志领学《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第二部分《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并在会上讲到,关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判断和理论观点,深刻揭示了党员干部作风与党性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党性从根本上体现为对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作风问题看似是行为表象,实则是党性的外在反映。党性坚定,则作风正派;党性薄弱,则容易滋生不良作风。

  刘晓航同志提到,作风问题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群众对党的评价。不良作风会削弱党在人民心中的权威,动摇党的执政合法性。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党内政治生活锻炼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郭超妮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对《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理解和体会,她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若在课堂上传播与党的理论相悖的观点,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如违规评奖、学术造假),既是作风问题,更是党性不纯的表现。高校教师要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抵制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学术风气。

  赵昱亭同志提到对高校教师而言,作风问题绝非简单的“小节”,而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将党性修养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纠治作风顽疾,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通过此次主题党会,全体党员教师认识到充分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论述,结合高校的教学工作,纷纷提出要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党员教师,更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